
想当年,当我们蒙恩得救时,心中的那份激流不断地冲击我们向外去传福音、作见证,叫别人得福音的好处。但如今,你我的激流是否与世俗随波逐流,或是仍然中流砥柱?
文/ 开南牧师(沙巴临时年议会宣教部主席)
因为「凡求告主名的,就必得救。」然而,人未曾信他,怎能求他呢?未曾听见他,怎能信他呢?没有传道的,
怎能听见呢?若没有奉差遣,怎能传道呢?如经上所记:「报福音、传喜信的人,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。」 (罗马书 10:13-15)
教會為何要差傳?
一、基督的命令
從四福音及使徒行傳,可以五個角度理解並體會主耶穌基督給教會的宣教大使命。教會必先對差傳有基本正確的共識,才能有效的落實宣教使命。
就如因信稱義的基要真理會被埋沒至十六世紀才重新被改教家“發現”,主耶穌吩咐教會的“普世宣教大使命”也被忽略了一千多年,直到約二百年前(1792)才被克理威廉重新“發現”。此後方帶動全世界教會進入普世福音遍傳運動時代。今天我們必須在普世宣教的大使命上要有確確的醒悟並努力,以基督的宣教大使命為教會的首要任務。
在交通空前發達、信息傳播前所未有的迅速的時代裡,教會可以產生的宣教效果是以往任何時代都無法相比的。資訊時代正是教會時代。基督教是一個最注重信息傳播的宗教;資訊時代應成為基督教會如魚得水的時代。因為教會存在的使命就是向全人類傳播一個最重要的信息:“福音”
另一方面,交通發達也使普世差傳變得比以往任何時代容易得多。以前所謂的“翻山越嶺、飄洋過海”,對現代人已逐漸失去意義。我在中國講道,主席為要強調聚會的寶貴,便說:“講員從南洋飄洋過海來到中國,何等艱辛…。”若用在6、70年前宋尚節乘船來南洋佈道的情形就是恰當的,但用在今天的短宣同工身上就不能算正確了。乘飛機數小時、坐車數小時,談不上什麼勞苦。因此我們更應把握今日的機會竭力宣教。宣教最艱難的時代是在18、19世紀,那時代的宣教士為20及21世紀的教會打下重要的基礎,如主所說:“他們勞苦,我們卻享受他們勞苦的果效”(約4:38)今天教會若還不竭力宣教,就應受罪加一等的責備!
二、世人的需要
世界各地苦難日日增加,肉體的苦難仍有限度與停止的時候,人類靈魂的苦難是我們更大的關注。因那是屬永遠的事。所以聖經最強調的一件事就是人的得救。羅10:9、10、13不斷提到“得救”。這正羅馬書的主題經文1:16所強調的:“福音本是神的大能,要救一切相信的人。”宣教的目的就是為要解決人類最大的危機,去供應人類最大的需要。
三、教會的責任
每一間教會都須負起三大宣教責任:向基督負責任、向歷史負責任、向普世負任。
一個人要想得救,其實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。羅10:13“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。”但問題是“人未曾信祂,怎能求祂呢?”(羅10:14)“未曾聽見祂怎能信祂呢?沒有傳道的,怎能聽見呢?沒有奉差遣,怎能傳道呢?”因此教會存在的主要目的便是去落實宣教的“差”與“傳”兩大密不可分的責任。差能傳的使者出去,讓教會外的人們有機會聽見福音、相信並接受、求告主名,以致得救。因此教會的差傳事工,可簡單歸納為:“非差即傳 非傳即差”
為何要“非差即傳,非傳即差”?
1. 差與傳皆為要達同一目的:使人得福音,叫人得救。林前9:23;10:33
2. 但因世界人口數目廣大,分佈遍地,如羊遍滿高崗山谷;必須有人去尋去找。
3. 信徒多密集在某些地方,以致全球仍有半數人口未有機會聽聞福音。
4. 這時代乃全世界教會合作配搭將福音遍傳的時機。
5. 神要使用許多的宣教士在需要福音的地方去;但神要更多的信徒來作為他們的後方支援。前者叫傳,後者叫差。不在其中者只有兩種信徒:(1) 未成長至能體會到基督所托付的普世宣教使命,以致於不感到負有宣教責任者。(2) 逃避責任者。
教會如何作差傳?
如何差?
1、差傳教育:講台、主日學、團契、小組、舉辦宣教培訓班、年度宣教大會、宣教月、宣教週、宣教主日等、實行宣教認獻。教導、宣揚並鼓勵信
徒追求認識差傳的神、明白差傳的內涵、了解差傳的意義;使更多人意識
差傳的重要,看見宣教的異象、產生宣教的負擔、建立宣教的使命感。
2、差的落實:奉獻宣教款、忠心具體代禱、了解宣教實況、有真實的愛與關懷、差合適的人去合適的地方作合適的工作。
如何傳?
1. 個人見證:積極向人見證基督,傳福音。
2. 教會事工:佈道會、派單張、小組見證、各類本地佈道事工。
3. 短宣:體驗與觀察、前線接觸宣教對象。各類型短宣的了解與應用。
4. 長期宣教參與:與神學院、宣教機構建立伙伴關係、在宣教事工上,以金錢、
禱告、宣教同工參與配搭、教會與機構領袖們共同策劃並推行事工。
一些有關教會差傳事工常見的錯誤:
1、差傳就是包括那些“被差出去的人”和“與他們說再見的人”
應糾正為:“被差出去的人以及那些在後方服事的人”(serve as sender)
2、差傳就是宣教款:錢、錢、錢
應糾正為:“我關心你”
3、差傳單是宣教機構的責任
應糾正為:差傳是神學院、宣教機構與教會為達到完成基督的普世宣教大使
命的目的而必須建立起來的伙伴關係與配搭事奉。
4、傳者比差者重要
應糾正為:差與傳必須配搭同工、並肩作戰
5、宣教士只有在宣教工場上才需要關懷與照顧
應糾正為:差前、在工場時及回歸後,皆須教會的忠心關懷與照顧(徒11:15)
教會作為差者所應作的包括:
1、精神支持:總“在那裡”給予無形的支持
2、地勤後方支援:點點滴滴
3、金錢支持
4、禱告支持
5、通訊支持
6、探訪支持
6、回歸與再出發的補給
唯有如此,差者與傳者配搭同工,“他們的腳蹤”必被主看為“何等佳美”!
文/ 杨钟禄牧师
一提起缅甸,就想起普世宣教手册所描述的,很少国家像缅甸那样,由本身的领袖把百姓推向水深火热。缅甸虽然天然资源丰富,却由于统治者贪婪,令国家饱受推残。1942年缅甸遭日本侵略,和平的日子不多。1948年,缅甸脱离英国独立,由7个省与7个少数民族州份组成联邦。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期望毫无反应,逐导致9个地区出现民族苦战。普遍人民要求民主政治,促使缅甸在1990年举行大选。反对党赢得85议席,但军政府拒绝交出权力。这个国家需要不断的为她祷告!有朝一日,能成立公平与民主的政府,以民主和宗教自由重建国家。
一大清晨,以勒和我前往小镇的早市场,看见男女老幼都不约而同的各忙各的,在市场摆设自己的摊位,无论是吃的,用的,穿的,应有尽有!我们走在他们当中,体验缅甸人的殷勤,他们的努力,为生活劳苦。他们简朴的服装,亲切的笑容,他们是否知道有一位神爱他们,愿意把福气给他们,而这福气远超金钱、物资所能带给他们的呢?正在边走边看时。。。。。
忽然,我们看见一个小贩,摆设着简单的摊位,他左看,右看,从每个角度看,他都十足的华人样!微笑的开口问他:你会说华语吗?他一脸微笑,没作答。就改用泰语说同样的话,他还是那一幅笑容!用缅语回答我。由于语言不通,只有手指着油条,打个手势2 ,他点点头,就请我们做下。太太出来问:Coffee, tea? 我们就回应说,1 coffee, 1 tea. 望着这个家庭,为父的正忙着搓面粉,分条状放入热腾腾的油锅内炸!而孩子在一旁用筷子翻转油条。父亲把余下的面条也放进去油锅,那是给孩子吃的小油条!大的留给客人。母亲在一旁忙着泡咖啡和奶茶,有前来打包,有邻近的小贩点的,全家在忙碌的时刻,依然笑容满脸!那一刻,我好想告诉他们耶稣爱他们!可惜,语言不能沟通!有谁愿意前来告诉他们,耶稣爱他们呢?你愿意前往告诉他们耶稣爱他们吗?
在今年2月当收到安的电邮,她说她已经在正月九日结婚。当时,心中特别感恩,在去年的七月为宣教士祷告的时候,我们特别纪念安的婚事,为她祷告,也请弟兄姐妹们继续祷告。
她和他的那一段情!
神果然感动了她!愿意说:YES。这位仁兄已经等待她好多年了,从安的口中,她分享了一些心里的话。由于事工的忙碌,每天都四处奔波!结婚好象会适合她吗?他追了她好多年了,她一直的祷告,寻求神的心意!心中想:他是个生意人,虽然不是全时间服事,但他对她的爱是那么深,他曾对她说,会等她!哇!我们听了都好感动!他的深情,他的爱。。。。。。
她的那一段神的话!
曾经问过安,她最喜欢那一段经文,她说:以赛亚书58:11,耶和华必时常引导你,在干旱之地,使你心满意足,骨头强壮。你必像浇灌的园子,又像水流不绝的泉源。不是吗,投靠神的人是有福的!神的引导,神有他的时候,望着安脸上的笑容,心中为她感恩!她知道,婚後虽然还需要双方各方面的适应和调整,她邀请我们继续为他们这个新家庭祷告。
後记:
安将在今年三月尾卸任她在W族浸信会的文书职分。而她分享说,能有更多的时间安排袋鼠孩子们的需要。她也将继续在W族浸信会神学院负责教导的工作。
如何为她祷告呢?
1.为安的先生祷告,求神给他一颗服事神的心,按神的感动和带领,能放下工作,
全时间服事神。
2.为他们婚後的生活祷告,各有各的忙碌,能有聪明智慧在时间上的安排。
林安國牧師 目前對於差傳運動仍然停留在知識的領域,最多參與的就是訪宣和差錢。 |
今年是馬禮遜來華宣教兩百年紀念。華人教會自建立至今蒙福不少,創造了漂亮的歷史。在「福音入中國」之餘,華人教會應朝著「福音出中國」的異象發展。華人福音普傳會國際總主任林安國牧師在本期的《華傳路》分析有關的情況,並挑戰華人教會在差傳方面必須求突破。 一、領袖問題 |